文章:Prusak, L. (2001). Where did knowledge management come from?. IBM Systems Journal,  40(4), 1002-1007.
文章內容:
這篇文章是談到知識管理歷史、意義及未來。早期有些人覺得知識管理是資料和數據的管理方法,作者將知識管理定義為「具有價值的系統理論,結合新與舊的思想與理念」。面對全球化的來臨,知識是複雜的,組織必須要了解「大家都知道,別人也知道,而我們卻不知道」的知識。但是知識的價值不能被數字化,人們愈來愈有機會在任何時間、地點使用所有訊息。在1993年波士頓開始第一次專門知識管理會議,吸引了150多人來參加,在會議中知識是關鍵的議題。另外,文中介紹了其他公司的實例,怎麼樣迅速縮短產品開發週期及更少錯誤。沒有一樣知識是無中生有的,它們都有實際知識來源,有可能是圖片或內容,從各學科分析可以幫助知識管理。
1. 經濟學:工人從經驗中學習,邊做邊學,另外,學習策略成為一個知識管理主題。
2. 社會學:在複雜內部網絡和社區結構,有明顯的關聯。
3. 哲學及心理學:探索出差異及明顯知識,資訊能使用。
實際上有三種作法:訊息管理、品質運動、人力資本流動。
1.     訊息管理:是指文化、資料,有條理的訊息,涉及訊息發布條件、技術、管理和獎勵辦法。
2.     品質運動:可以隨時測量,甚至明確的定義,決策的知識看得見。
3.     人力資本:主要是透過教育和訓練,這種具有高投資報酬率的方式。
 
應用:
知識管理發展在沒有很長久的歷史,但在各學科都可以應用,小從個人、大從國家,都可以發展知識管理。在資訊爆炸的時代,很多知識唾手可得,我們怎麼在日常生活中妥善利用,是值得深思的地方。從文章中,得知資訊是知識的輸入端,技術是知識的產出端,這兩者的定義與內容較明確,而知識是需要經由客觀分析與主觀認知形成,且與人相關,相對比較難系統化與明確的淬取。
因此,如何將知識管理有效運用於各領域中,將是重點。在終身學習時代中,知識是人類最重要的資產,個人做好知識管理是很重要的,藉由科技為輔助工具,可以減少找尋的時間,更重要的是獲得正確知識來源。吳明烈(2001)研究指出終身學習與知識管理是二十一世紀中,個人與組織發展競爭優勢的兩大利器。學習與知識的重要性已無庸置疑,須能夠為組織帶來全面性的益處,否則將成為組織成員的負擔並造成困擾。
 
專有名詞:
Re-engineering:企業再塑/再造:將某特定領域最佳運作的公司或組織,應用到自己公司裡的過程。
品質運動:它指工商界重視品質。甚至於以近乎宗教般熱情投入全組織的全面品質管理(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即TQM)。
(對於組織之知識管理,給予明確的目的、明確的定義、與明確的用詞。)
吳明烈(2001)。終身學習時代的知識管理。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,知識社會與成人教育。台北:師大書苑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ueij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