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KM它如何來?
當創造新的業務符合商業環境時,企業必須再下定義與問題,以儲存知識在公司資料庫裡。資訊革命的出現,將重點放在共享大量的資訊,這就是現今的網際網路。
引發KM興趣之因素:
l  在過去十年變化的步伐已大大加快。
2 全球化和地域分散,改變了組織的範圍。
3 縮編和重組,導致工作人員耗損和知識流失問題。
4 網絡和資料溝通使它更容易和更快的速度來分享知識。
5越來越多以知識為基礎的主導權,為提高效率和效益,引發許多公司尋找途徑,利用他們從以前的經驗的知識累積。
由以上因素,它更容易看見KM工作的存在。
 
重要的挑戰
KM最大挑戰是面臨解釋KM是什麼及它的好處。如果沒有鼓勵員工之間的合作與信任之文化,員工將不會合作。許多專家建議第一目標是創造知識、分享利潤,對員工及企業都是好的。當試著改變員工行為時,最好以配合某種形式的補償行為改變、表現或合作,或給予某種形式的獎勵作為動力。
1 解釋KM是什麼和它的利益
2 評估企業的核心知識由部門或區域
3 學習知識如何捕捉、流程與行動
4 提出合作忽視的領域
5 持續研究KM改善與擴展的流動能力
6 學習處理內隱知識
 
歷史回顧
知識已經是許多公司數百年來競爭優勢的主要來源。知識資料的歷史記錄是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,但它現今了解被創造的學者是Daniel Bell、Michael Polany~~~等人。Polyani與Nonaka定義知識的種類為內隱知識是強調實驗與發現員工、顧客與賣主的能力、外隱知識被發現在書中、文件、資料銀行、公司政策手冊等等。
1960年,Drucker創造知識工作與知識工人的條件,當他討論知識在組織的角色,知識是資源,而不是資本。
1970年,KM演化,正如我們今天所知道的。這種科技通過人工智能與專家系統。專家系統的全盛時期在1980~1990年,以試著發展“思想機器”以趕上人類專家而非使用機器去改善人類的思考,這就是KM的本質。
1990年網際網路開始,KM的起飛期。它提供知識分享與知識移轉比起過去提供更多機會。這一時期的方法,KM呈現全面品質管理(TQM)與團隊工作。商業流程再造(BPR)、縮減開支,以及向國外採購零件企圖改善企業績效,因此他們成功是有限的。他們需要的是知識工作者如何做他們的工作。開始從“做事情是對的”到“做對的事情”-工作更聰明,而不是更困難。
 
KM的說法
l  KM是一時的流行
2 KM和資料庫是相同的本質
3 KM是一個新的概念
4 KM只不過是科技
5 KM可以儲存與貢獻人類的智慧
6 KM是另一個組織再造的形式
7 公司員工分享知識很困難
8  KM工作者只在組織內
9 科技取代面對面
10 分享你知道什麼,它是容易的事
 
KM生命循環
KM經過一系列的步驟,構成前進生命循環。
四階段論
1記錄:資料匯入、掃瞄、載入意見、訪談、腦力激盪
2組織:分類、索引、過濾、連結、編纂
3去蕪存菁:前後判斷、合作、訂定、企劃、探測
4轉換:流動、分享、提醒通知、推動
 
在KM生命循環信任的角色
組織知識的基礎是學習人類的系統。其中一項要求,鼓勵知識流動是建立一個環境,讓員工感到自由分享見解、經驗和專門知識與技術。歸結為信任問題。
 
文章最後提供一些建議:
決策下放或扁平化組織結構。
2 減少控制為基礎的管理和激勵管理的結果,使員工與團隊可得到應有的功勞。
3 重新考慮公司的使命宣言和道德規範政策,證明該公司的一些新的看法、價值觀及定期員工滿度度調查、會議等等。
4 評估和改進員工的責任與義務;以消除不必要的指示或障礙。
5 員工業績獎金,在公告欄或在報紙上表揚。
設定員工培訓計劃,特別是提高員工承諾。

KM
的含意
最後,在多數的公司中KM仍是未知的領域。然而,對於促進KM,公司必須考慮到文化、社會、組織改變和科技支持。他們也要能增加系統和應用對於整合和知識分享網際網路。公司改變文化是第一步。知識不是科技,但是知識在於資訊科技和生產的活動中。公司必須承諾改變他們的組織由指定的知識工作者,採取一種新的方式。

心得:
本篇文章從KM定義、歷程、歷史種種詳細的說明。然而,真正進行KM時,過程卻是交錯複雜的,從評估組織原有的資源開始,怎麼樣讓組織花費最少,得到最大的利潤,我想這就是組織真正想的的吧!
所以組織設定目標-->導入策略-->評估成效(不完全)。我想這是必備的吧~~每個組織因為文化不同,所以要實行的過程也會不相同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ueij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