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本文主要探討Castells提出的創新流程。文章中集中描述在(KM出現和實施,應用在ebank上。
但最後因為太側重於內部科技證明了KM是不成功的。

前言
這篇文章是反映KM人力資源與管理的理論與實證
三方面的人力資源管理活動被視為對人力與創新發展的影響:
(1)選拔方式:選擇與個人適當的技能和態度視為關鍵,以項目團隊從不同的來源的整合能力知識。
(2)補償策略:補償策略的目的是在創新的過程促進知識共享,知識可以是有形(獎金或獎勵),或無形的(身分地位與承認)。例如:HP免費的Lotus Notes 證照,鼓勵教育工作者提出評論與意見的知識。
(3)職業系統:職業生涯系統是以員工流動時間和方式,這種互動與交流知識取得為例,職業系統是由少數明星演員可給予的個人知識,但可能同樣在對於促進知識共享,其中更廣泛到實踐社群。

他們以不同的方式,對每項人力資源管理的因素施加影響力。最近一份報告中指出,"編纂""個性化"策略的類型。
編纂知識是由精心整理出來,並儲存在資料庫中,任何人在公司中容易獲得和利用
個性化知識主要是透過人與人直接的接觸,對知識發展和共享
這些項目對KM相互影響。
編纂的工作,需要訓練個人,加以落實公司目標。透過團隊的貢獻,共享知識。
個性化辦法,是由公司挑選出具有豐富經驗的專家,或獎勵分享知識的人。

創新至今已被大型跨國公司用在跨地理與文化的範圍中,促進知識共享。
創新被細分成不同的"階段",團隊與各種形式的參與知識。愈來愈多把創新看作整合知識與行動的過程。
整體而言,創新流程是發揮網路的作用。
創新流程涉及到內部與各組織的知識與利益。另外在智慧與社會資本來說也是有特別的問題。
有效區分知識的四大類型:
(1)知道什麼:宣示、外顯知識
(2)知道如何:程序、隱性知識
(3)知道是誰:個人知識
(4)知識為什麼:了解背景

KM創新通常參與設計與開發新的工作方法和公司內部網路系統,同時由外聘顧問、各級管理人員及資訊科技專家。

全球KM網路銀行,跨越70個國家,在歐洲最大的投資活動。儘管每個國家與部門獨立運作系統、服務與流程,與網路銀行是不同的。這項計畫主要在於建立全球的知識基礎,整合銀行內部現有的知識,提供全球性的服務。關鍵在於使用全球通信基礎設施,使用內部網絡技術。經費由中央支付,因為大部分的技術由不同的業務單位專家,從很遠的業務單位連接。這項試驗中,透過知識分享與熱情,開啟了新的技術。
但在內部網絡中沒有制定多少份量是屬於那個公司的,變成有限的知識共享,大家都不願分享,另外,沒有足夠證據,可以證明IT部門可以促進知識分享與專業知識、還有改善營業績效或創新,更別說是全國銀行了。
同一地區,有時候分享的知識是相似的,開發出現了問題,另外,有些資訊科技、商理的專業知識是不能共享的。
在實例中發現管理難度大於知識的創新。
管理人員與開發人員互動很少、知識只有在業務分工上,有水平式的交流,而不是國家之間的。
內部網絡是無效的。ebank沒有能力管理KM創新過程中的項目。

問題
(1)缺乏有力的內部組織網絡,可以連接不同部門。
(2)員工缺乏認同專業或分工,可以與企業組織結合成整體。

結論
試圖探討Castells的創新流程,但未成功。
分析ebank案例中,需要加以KM的分析過程,作為創新不是可以應用的工具。整理知識不是一個簡單的認知過程,涉及社會網絡的關係。


因為文章中只提到Castells的文章,因此很好奇的去找了一下相關的文章,雖然應用到網路銀行的概念,顯然地網路出發,這是一個創新過程。
然而技術是可以克服的,另外談到人力資源管理,增加一個不錯的思考,但是,我覺得管理東西很簡單,若在人力這部分,就要靠點智慧了,因為因人而異的彈性作法,是很重要的。

學者Castells(1996: 1)在其著作《網絡社會之崛起》(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:Economy, Society and Culture)一書中,開宗明義的指出,一種新社會型態正逐漸浮現出來:「在公元兩千年來臨之際,……以資訊為中心的技術革命,正加速重新塑造社會的物質基礎,整個世界的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相互依賴。在易變不定的幾何系統中,經濟、國家與社會關係的新形式將被採用。」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npf.org.tw/particle-511-2.html

社會學理論家科司特(Castells, 1996)指出,二十世紀的資訊技術革命使「資訊」成為一種原料(materials),是由技術直接作用於資訊之上;現在的問題不是以知識與資訊為中心,而是如何應用這些知識與資訊,使得知識生產(創新)與資訊處理/溝通(創新使用)的機制間,產生一種累積性的反饋(feedback)。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fozang.org.tw/mag_article.php?id=305

案例
選對工具,快樂無比
      -與生活愈貼近,管理愈沒距離
  Notes除了運用於高科技公司的知識管理,銀行業者亦採行Notes建立銀行知識管理。
玉山銀行資訊處經理楊恆華表示,在Notes之前,玉山銀行已先有管理機制的存在。她說,平常工作中有很多事情,需要團隊才能共同達成,無法由個人完成,每個人擁有不同的技術,雖然做不同的事,最後都要串連起來,因此有必要了解彼此所做的事,將經驗分享大家,或者加以紀錄,給予後面工作者參考。

理念機制結合如魚得水
「由玉山銀行的資訊處較具有流程的概念,因此技術由資訊處先發想,先在內部使用,在推廣到整個玉山銀行。」楊恆華以玉山銀行為例,每天早上有舉行朝會,以往都將例行報告、創新報告、資訊快報交易變更、腦力激盪、進度追蹤等控制流程於朝會中提出,是屬於管理機制的理念,有了管理機制的理念,再導入工具Notes,使二者相結合,就更加如魚得水。
例如交易變更說明,在尚未有工具之前,都是將朝會所報告的事項,收集到檔案,但是,如此一來,若要再次參考,需要再次翻閱檔案;導入工具後,工具有檢索的功能,就顯得方便了。如變更說明、創新報告、標準、心得等都可放在文件圖管或資料庫,大家可隨時檢閱、參考、運用。其他如意見收集,不僅朝會時收集,可以在討論園地,讓大家於電腦上回應。並將資訊快報上線,管理也變得更有組織,透過文字的溝通,亦拉近彼此親密的距離。

知識變資產從文化著手
楊恆華舉出,使用Notes成功關鍵的因素在於設計簡單,使用這套軟體者普遍,若有問題發生,內部人才不足時,外部同樣使用這套軟體者可支援。另外,Notes與核心工作、生活相結合,如訂便當、留電話等。讓公司管理規章,直接呈現於員工個人電腦。應用的內容會影響任何工具的成敗及使用的效果如何,與生活越貼切,自然會成功。
「雖然目前大部份企業使用Notes工具,但最主要是使用快樂。知識最重要的是累積與分享,累積須有人推動,組織知識則要有人管理,如何將每個人知識變成公司財產,主要問題不在於工具,還是要從文化著手。」楊恆華說,因此知識管理中,文化佔第一位。
資料來源:http://domama.career.com.tw/knowledge/knowledge_show.php?id=19&knowledgeid=14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ueij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